糧食作物穩產增效集成技術在隴原中東部顯威力
來源: 轉載 類別: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2017-11-03 閱讀次
糧油儀器在線網11月3日訊:經過3年的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甘肅省中東部糧食作物穩產增效技術集成示范”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在定西市安定區團結鎮、白銀市會寧縣中川鎮舉行的現場驗收會上,實測顯示示范區馬鈴薯較對照區畝均增產25%以上,增產增收效果顯著,驗收組專家認為該技術模式可在同類地區大面積推廣應用。
據了解,2015年,針對我省中東部旱作區糧食生產能力不足、生產效益低下和利用率不高等突出問題,省科技廳啟動實施該科技重大專項,由甘肅定西百泉馬鈴薯有限公司、省農科院旱農所等單位組成項目組,在定西、白銀、平涼、慶陽、臨夏等地開展了以旱作區馬鈴薯、玉米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和集成主要糧食作物抗逆穩產增效技術體系和模式。
該項目負責人、省農科院旱農所研究員張緒成介紹,經過3年的試驗研究、技術研發、產品配套和示范推廣,科研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馬鈴薯機械化立式深旋耕作技術、全膜覆蓋壟上微溝種植技術、化肥減量追施技術、馬鈴薯綠肥作物間作技術,以及旱地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等核心技術,并配套了深旋松機、壟上微溝起壟覆膜一體機、追肥機等機具,達到了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減少病蟲害、降低肥料投入、提高產量等效果,最終集成了旱地作物穩產增效技術體系。
經現場測產,該示范項目的核心技術馬鈴薯機械化立式深旋耕作技術畝產可達2.75噸至3.3噸,較對照增產13.6%-33.2%,商品率增加15%-35%;全膜覆蓋壟上微溝馬鈴薯綠肥作物間作技術畝產可達2.47噸,增產19.5%,商品率增加37.8%。該項目實施以來,共在定西、白銀兩地建成核心試驗示范區4000畝,輻射周邊地區73萬畝,使馬鈴薯畝增產397公斤至686公斤,實現畝均增收800元以上;使玉米畝增產60公斤至135公斤,畝節本增效230元以上,為下一步技術產業化奠定了基礎。(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據了解,2015年,針對我省中東部旱作區糧食生產能力不足、生產效益低下和利用率不高等突出問題,省科技廳啟動實施該科技重大專項,由甘肅定西百泉馬鈴薯有限公司、省農科院旱農所等單位組成項目組,在定西、白銀、平涼、慶陽、臨夏等地開展了以旱作區馬鈴薯、玉米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和集成主要糧食作物抗逆穩產增效技術體系和模式。
該項目負責人、省農科院旱農所研究員張緒成介紹,經過3年的試驗研究、技術研發、產品配套和示范推廣,科研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馬鈴薯機械化立式深旋耕作技術、全膜覆蓋壟上微溝種植技術、化肥減量追施技術、馬鈴薯綠肥作物間作技術,以及旱地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等核心技術,并配套了深旋松機、壟上微溝起壟覆膜一體機、追肥機等機具,達到了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減少病蟲害、降低肥料投入、提高產量等效果,最終集成了旱地作物穩產增效技術體系。
經現場測產,該示范項目的核心技術馬鈴薯機械化立式深旋耕作技術畝產可達2.75噸至3.3噸,較對照增產13.6%-33.2%,商品率增加15%-35%;全膜覆蓋壟上微溝馬鈴薯綠肥作物間作技術畝產可達2.47噸,增產19.5%,商品率增加37.8%。該項目實施以來,共在定西、白銀兩地建成核心試驗示范區4000畝,輻射周邊地區73萬畝,使馬鈴薯畝增產397公斤至686公斤,實現畝均增收800元以上;使玉米畝增產60公斤至135公斤,畝節本增效230元以上,為下一步技術產業化奠定了基礎。(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上一篇:海州區糧食局多措施重抓安全生產
下一篇:全力以赴抓好秋糧收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