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糧改飼實惠“看得見”
來源: 轉載 類別: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2017-09-27 閱讀次
糧油儀器在線網9月27日訊:近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米薪關鎮孫家河村采訪。農民張東旺高興地告訴記者:“在耕地里種草,這事兒要是放在過去俺肯定不干。但是,現在你要不讓俺在地里種草,俺反倒是不干了。為啥呢?賺錢唄!”張東旺原本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耕種著500多畝籽粒玉米,沒想到這兩年趕上了玉米價格大跌。正在他發愁的時候,2015年大同市開始實施“糧改飼”,讓他找到了新的增收門路。趙東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6年,他將500畝籽粒玉米全部改種全株青貯玉米,每畝增收100元,一年下來多掙了五萬塊。
三年來,山西省大同市始終把糧改飼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切入點和主抓手,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將單純的糧倉調整為“糧倉+奶罐+肉庫”,形成了糧食、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并存的三元種植結構。目前,全市青儲玉米、苜蓿、燕麥草等優質飼草面積達到53.23萬畝,呈現出種植面積大、總量大、投入大、效益高的特點。9個農業縣區實現糧改飼試點全覆蓋,帶動農民走出一條低碳循環、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成為北方農牧交錯帶建設的樣板,初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山區養殖+低產田飼草種植結合”“產業扶貧+奶牛養殖”等經營新模式。
大同市農委主任麻樹田介紹到,隨著糧改飼的強力推進,全市草牧業發展實現了“五個突破”:苜蓿連片種植面積突破萬畝、累計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畜牧平地堆儲量突破萬噸、苜蓿生產投入突破億元、糧改飼參與人數突破萬人。截至目前,該市共有230個草食畜牧養殖場參與了糧改飼項目,涉及青儲玉米種植戶2.4萬戶近10萬人,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全市僅糧改飼項目農民就可增收7200萬元。
此外,重點打造以四方高科、伊磊牧業、恒升奶牛養殖園區為核心的、年銷售40億元的現代奶業,以陽高正大集團百萬頭生豬全產業鏈等年銷售60億元的兩大市級產業項目聚集區,帶動全市產業龍頭發展,并在特色產業建設上重點推進雜糧生產和精品蔬菜提質增效。(來源:來源:央廣網)
三年來,山西省大同市始終把糧改飼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切入點和主抓手,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將單純的糧倉調整為“糧倉+奶罐+肉庫”,形成了糧食、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并存的三元種植結構。目前,全市青儲玉米、苜蓿、燕麥草等優質飼草面積達到53.23萬畝,呈現出種植面積大、總量大、投入大、效益高的特點。9個農業縣區實現糧改飼試點全覆蓋,帶動農民走出一條低碳循環、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成為北方農牧交錯帶建設的樣板,初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山區養殖+低產田飼草種植結合”“產業扶貧+奶牛養殖”等經營新模式。
大同市農委主任麻樹田介紹到,隨著糧改飼的強力推進,全市草牧業發展實現了“五個突破”:苜蓿連片種植面積突破萬畝、累計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畜牧平地堆儲量突破萬噸、苜蓿生產投入突破億元、糧改飼參與人數突破萬人。截至目前,該市共有230個草食畜牧養殖場參與了糧改飼項目,涉及青儲玉米種植戶2.4萬戶近10萬人,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全市僅糧改飼項目農民就可增收7200萬元。
此外,重點打造以四方高科、伊磊牧業、恒升奶牛養殖園區為核心的、年銷售40億元的現代奶業,以陽高正大集團百萬頭生豬全產業鏈等年銷售60億元的兩大市級產業項目聚集區,帶動全市產業龍頭發展,并在特色產業建設上重點推進雜糧生產和精品蔬菜提質增效。(來源:來源:央廣網)
上一篇:舞鋼市集中整治糧食安全隱患